10月14日,“法聿”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系列活动之诉讼经济环境法方向讲座于华岗苑举办。本期讲座由经济法环境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盛航和诉讼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超担任主讲嘉宾,2025级硕士研究生蔺梓涵主持,百余名学生参加讲座。
、、、
王盛航以法学学位论文的定位为切入点,深入介绍了课题选定与题目设计方法。他指出,学位论文本质上属于研究性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过程的最终成果。在课题选定方面,他提出四项要求——有学术性与理论性、有实践性与针对性、有充足的资料、能够扬长避短。他以“吃螃蟹”为喻,强调研究应具有前瞻视野,找准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在题目设计方面,他结合具体实例,说明题目应做到新颖恰当、内容契合、范围适中,并契合研究者的专长。此外,他系统介绍了两种常见的题目结构形式,明确题目设计的基本规则,包括避免使用完整句子、不应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力求明确简短等,并对副题的适用情形作出说明,建议硕士研究生直接设计大小适当的论文题目,避免因使用副题导致研究范围不必要的扩展。

王超从多篇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对硕士论文的写作结构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他分析了命题、论证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论文应有命题,命题需要论证,结构是论证的表达形式,结构要展现探索的过程。接着,他介绍了演绎式、归纳式和反驳式三种常用的论证结构,提出应把写作重心置于中间章节的核心论述部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增强论文的逻辑严密性与说服力,做到“凤头”、“猪肚”与“豹尾”。最后,他提出论文结构还应满足三项形式要求——章节划分与字数配置合理、句式结构与排版协调一致、各部分内容与论文题目紧密关联。
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论文写作中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提问,王盛航、王超对此进行了细致回应与解答。

“法聿”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系列活动是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为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与写作能力而打造的专项平台。活动致力于整合学术资源,帮助研究生应对论文写作挑战,为法科学子的学术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文 | 杨菲
图 | 王国萱
审核 | 王超 王盛航 董雪梅